今天(19日),以“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多样态”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基础教育年会在宝山区开幕,“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七大实践联盟在当天成立。据悉,联盟旨在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的战略共识与行动方略,通过构建基础教育展示交流及互学互鉴的高端平台,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汇集并共享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优质专家、技术、平台等资源,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长三角未来学习发展新模式,为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会议还发布了《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2024年度报告》《未来学习研究蓝皮书(2025)》和《2025年未来学习研究课题指南》三份重要研究成果,旨在助力教育工作者把握未来学习发展的关键变量,锚定变革支点与行动方向,用教育的确定性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世界。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杨振峰在《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2024 年度报告》中,介绍了构建基础教育“学习研究”工作机制的时代背景与实施方案,梳理了全球未来学习研究的重大战略与重要行动,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学习探索的实践进展与亮点特色,总结了学研中心在长三角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重大实验项目实施、热点问题专项调研和“区域—学校—教师”三级学研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并对2025年以“未来学习多样态”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与案例征集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治在《未来学习研究蓝皮书(2025)》的发布与推介环节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颠覆性影响、大变局时代的全球性挑战、新世代学生的群体特征和日渐式微的传统教育模式,呼唤我们构建聚焦“学习”且超越“未来学”研究、“教的研究”及传统学习研究的基础教育未来学习研究体系。蓝皮书分析了未来学习七大实践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样态,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方向指引和思路参考。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桑标发布《2025年未来学习研究课题指南》,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四大研究课题,包括“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智能测评与适切培养研究”“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多样态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智能技术支持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研究”和“推动基础教育善治的教育评价智能化研究”,号召各届一同参与课题共研、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和成果共创,为基础教育跨越改革“深水区”寻找突破口、探索新策略。 与会嘉宾围绕以未来学习多样态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分别以主题报告、圆桌会议等形式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会议现场还成立了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人工智能课堂分析循证实验室”,展示了11个“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全国实践联盟首批工作坊研究成果及9个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启动了“2025年度基础教育未来学习研究”全国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会议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市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及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共同承办。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出席当天的活动
|